找到相关内容370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在社会道德规范与佛教伦理之间——以“八荣八耻”与佛教的关系为中心

    ”法,就是明显的例证,所谓同住者团结友爱——身共住、不吵架骂人——无诤、意气相投,一同做事——意同事、一起持戒修行——戒同修、有不同看法,协商解决——见同解、利益平均分享——利同均,说得...主义荣辱.观的树立推广,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,无疑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借鉴作用。  关键词:“八荣八耻” 佛教伦理  2006年3月4日,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上发表了以“八荣八耻”为核心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4160199.html
  • 佛教的感恩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

   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。  作为社会团体的佛教,非常注重内部的和睦。佛陀在世时就为僧团规定了“六敬”即“身同住,无诤,意同悦,戒同修,见同解,利同修。”如果大家没有一颗感恩的心,是很难做到六...具有不同于其他宗教或理论的显著特征。  我们为什么要感恩?在佛教看来,其根据主要是“缘起论”。  佛教认为,所谓“缘”,就是事物存在、变化发展的条件,所谓“起”,就是因为有.了这些条件,才能够发生变化...

    辛世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3360253.html
  • 论怎样做好一位出家人

    别人,也许是有些人学某个法门时,误会了祖师本意,但是我们可以私下讨论,不要抓住一个把柄而毁谤他宗。  僧的意思是六和合,身同住,无诤,戒同修,意同悦,见同解,利同均,这样才可以称为僧。...论怎样做好一位出家人  久仁 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分正法、像法末法,而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期,去佛已远。在这个末法时期,我们可以算得上是很幸运了,因为出了家,归依了佛门,做了佛弟子,这是多么不容易的...

    久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4960693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平等与和平

    。  二、戒同遵:在法制上,人人平等,这就是法制的平等。  三、利同均:在经济上,均衡分配,这就是经济的均衡。  四、意同悦:在精神上,志同道,这就是心意的开展。  五、无诤:在言语上,...佛陀曾盘坐炎阳之下挡道,令琉璃王兵马主动休战,教示雨舍大臣侵略战争者,必然失败!  今日世界,由于意识型态的对立、经济资源的抢夺、分离运动、恐怖主义、历史宿怨、我法执著,造成伊拉克科威特的对立,让两个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3462492.html
  • 当代著名高僧真禅法师

    同住、利同均、无诤、意同悦)而和睦相处的僧团。以其担负着续佛慧命、绍隆正法、指导民众信仰的艰巨任务,故得加强教育,提高其佛学理论水平道德修养。因此,真禅大和尚就特别重视僧伽教育,积极培养...当代著名高僧真禅法师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崔正森  真禅法师是我国当代著名高僧、教育家、慈善家社会活动家。他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,他的一生是弘法利生的一生,他的人格是我国当代僧人的楷模,他的...

    崔正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4964192.html
  • 佛法与自由——太虚大师佛学思想中的自由观念

    视为学术自由,把“利同均”视为经济均等,把“意同悦”视为民主自由,把“身同住”视为居住自由,把“戒同修’’视为信仰自由,把“无诤”视为言论自由。同时,太虚主张信仰自由基础上的政教分权,提出...佛法与自由——太虚大师佛学思想中的自由观念  李广良  受清末以来的新文化如火如荼的革命思潮的影响,太虚一生极其珍重自由,热爱自由,其政治与宗教活动中始终贯彻了追求自由的信念。他早年参加民权革命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264441.html
  • 太虚大师与佛教“三大革命”

    现代僧伽制度,建立真正住持佛法的僧团。以见同解,利同均,身同住,无诤,戒同修,意同悦的精神,使僧团成为弘扬佛法的中心。他在《整理僧伽制度论》中,以全国十万僧伽为准,构想了一个僧制的组织...太虚大师与佛教“三大革命”  释悲寂  佛教发展至近代,遭受到最为严峻的考验,特别是遭遇了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,以及国内“洪杨之乱”、庙产兴学反宗教迷信运动,都使佛教处于生死存亡之边缘,这也迫使佛教...

    释悲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0365153.html
  • 真禅法师的僧团建设佛教教育思想

    度度人的基本要求。真禅对此是相当重视的,他说:  我们佛教有一个优良传统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六”精神。这就是:(一)身共住,(二)无诤,(三)意同事,(四)戒同修,(五)见同解,(六)利...真禅法师的僧团建设佛教教育思想  浙江工商大学宗教研究所 王仲尧  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僧团建设佛教教育是紧密关联的两个方面,探讨一代高僧真禅法师的有关思想行履,对于了解当代中国大陆佛教的现实...

    王仲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3065750.html
  • 佛教义理如何诠释和谐思想

    佛、儒二教可以“同于为善”,“同归于治”。   十善,是以五戒为基础扩充来的,是佛教的基本道德观念行为规范,包括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(不搬弄是非,挑拨离间)、不恶(不骂人,不恶口伤人)、不绮语(不花言巧语)、不贪、不嗔、不痴,是以五戒为基础扩充来的,分属身(行动)、(语言)、意(思想)三个方面,实际是佛教的基本道德观念行为规范。前人在解释中贯彻大乘慈悲济世利生思想,将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4066869.html
  • 制戒的缘起及意义

    同解:了解制戒精神,识达开遮持犯,依戒处理问题,不自以为是。三、利同均:僧团利益大众平等享有,财食与共。四、身同住,五、无诤,六、意同悦,此三为身口意三业的和谐,对于僧团所有的如法制度、如...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,供养逐渐丰厚,有漏的不善行也将随之出现,佛陀才开始为僧团制戒。可见,名闻利养是滋长烦恼犯罪的摇篮,这是我们今天要特别注意的。佛陀制戒属于案例法,有一件不善行发生,才制定一条相应的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4466983.html